信息來源:凈水設備 | 發布時間:2018年10月30日
為地補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術措施。為了保證作物正常生長,獲取高產穩產,必須供給作物以充足的水分。在自然條件下,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勻,不能滿足作物對水分要求。因此,必須人為地進行灌溉,以補天然降雨之不足。
灌溉,即用水澆地。灌溉原則是灌溉量、灌溉次數和時間要根據藥用植物需水特性、生育階段、氣候、土壤條件而定,要適時、適量,合理灌溉。其種類主要有播種前灌水、催苗灌水、生長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。
滴灌是將水一滴一滴地、均勻而又緩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,滴水流量小,水滴緩慢入土,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蒸發損失,如果再加上地膜覆蓋,可以進一步減少蒸發,滴灌條件下除緊靠滴頭下面的土壤水分處于飽和狀態外,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處于非飽和狀態,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張力作用入滲和擴散。
農業灌溉用水凈化設備要求:
1.水的電導率可以在1-50us/cm之間穩定(根據原水的質量)。
2.脫鹽率應穩定在95%以上。
3.全自動操作模式。在日常運行中,只有預處理反吹和軟水裝置再生需要簡單的手動操作,管理方便,水質穩定。
4.設備占地面積小,無人值守。
5.設備配有濃水回流裝置,回收率高,廢水排放少。
6.出水PH值在5到7之間,適合蔬菜、花卉、果園、藥材、植物和幼苗等農業用水的限制。
滲灌技術已經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應用許多年了,是人工將地下水位抬高,直接從底下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。
滲灌常用于商業溫室產品,如對盆花進行灌溉,還可以施肥,用含有肥料的水溶液從底部浸泡花盆10到20分鐘,然后水可以回收,這種運作需要高技術自動操作,設備費用貴,但節省人力、水和化肥,同時維護和操作費用也很低,原理和地下滴灌一樣。